第(2/3)页 始皇帝现在有睡午觉的习惯,赵泗一听就知道始皇帝正在睡觉。 “大喜事!陛下可否容臣入内细说?”赵泗揣着包裹已经做好了进去吹空调的准备。 驾撵之内,半躺着的始皇帝闻声脸上满是困倦,但闻声还是无可奈何的起身,略微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服和自己的仪态。 “进来吧……”始皇帝叹了一口气。 三个字都还没说完呢,赵泗已经撅着屁股探着头伸进来了。 脑袋刚探进去,扑面而来的就是凉爽。 驾撵之内,三块冰鉴正在持续散发凉气,一里一外,完全可谓是两个世界。 赵泗打了个激灵,尔后驾轻就熟的选择了离冰鉴较近的位置跪坐下来。 始皇帝半眯着眼睛看着赵泗放在一旁的包裹,揉了揉自己的眉心。 睡的好好的,平白让这小子扰了清梦。 “说罢,什么喜事?”始皇帝没好气的开口。 “纸!纸造出来了!” 赵泗打开包裹,里面,白纸麻纸草纸各厚厚一沓子,因为尚未裁剪的原因,面积比较大。 说罢,赵泗将墨家弟子的信书,也就是三类纸张成本和性能测试汇报总结交给了始皇帝。 始皇帝先是看了一眼厚厚的一沓子的纸张,尔后接过信书,逐字看去。 入目的第一感觉,就是详细! 或许是因为换了书写载体?总之一张诺大的白纸之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字。 相比较于以前简介的奏折,墨家弟子的行为和水字数也没有任何区别,始皇帝没来由浮现出一些不好的预感。 人的表达欲都是很旺盛的,实事求是的说,老祖宗写字简练有力,其实和书写载体的珍贵有很大关系。 纵观历史上下几千年其实就可以发现,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基本上文学创作的篇幅是随着书写载体的更新和改进而逐渐增多的。 从最初的几百字,到几千字,到几万字,到了明清时期的十几万字乃至于几十万字。 乃至于到了互联网时代,上百万字已经成了一种常态。 如果不是那么麻烦的话,谁不想表达的尽善尽美? 可是对于始皇帝来说,这或许不是一件好事。 略过了大部分没甚么营养的内容和描述,始皇帝的重点落在了纸张的成本和生产速度以及生产周期。 “白纸成本还是有些高昂……不过好在也能够批量生产了。” “麻纸已经能够装订成册,满足制书,日常所需。” “草纸用来书写也没有太多不便,只是不太易于保存,书写效果略微差了一些。” 始皇帝暗暗盘算,如果大秦将作少府全力投入生产以后的生产效率能做到什么样的地步。 除了三样纸张,墨家弟子们还送来了雕版。 这群家伙算是秀了一波手工能力,雕版是铜铸的,雕版内容是秦律。 因为秦律极为繁杂,法律条文巨多的缘故,故而送来的铜铸雕版足足有六十七版。 主要也是为了让赵泗可以直接在三样纸张上面试验一下雕版印刷的效果。 六十七个铜铸雕版当然不在包裹之内,要不然光是份量一个人都够呛能拿的动。 始皇帝沉吟许久。 纸张!雕版! 都有了!赵泗自信满满许诺给自己的事情,眼下正到了验证的时候。 始皇帝略微摩挲手中的三种纸张,白纸为最,而草纸,搓了搓他妈的掉渣。 三样纸张各抽出来一张。 “研墨!” 赵泗闻言心知始皇帝要亲手试一下纸张的书写效果,自己说不定还能有幸见始皇帝表演一下才艺,当即忙不迭失的开始研墨。 始皇帝举笔沉吟,不消片刻,赵泗已经研好墨水。 始皇帝却迟迟并不落笔,过了许久,始皇帝好似想到了什么,转而将毛笔递给赵泗。 “臣来?” 第(2/3)页